当前位置:首页区块链在中国版“监管沙箱”加速的背后,如何顺利“出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版“监管沙箱”加速的背后,如何顺利“出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下发《深圳市金融技术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工作通知(2020年第一批)》,就拟纳入金融技术创新试点监管的4项申请征求社会意见。这是深圳公布的首批金融技术创新监管试点应用。

自2019年12月底北京启动监管沙箱试点以来,中国版“监管沙箱”进程不断加快。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已有29个创新试点应用。

在中国版“监管沙箱”加速的背后,如何顺利“出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北京网络法研究所副秘书长车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三个城市已经公布的试点应用项目相比,各有特点。北京可能会有更多的基础应用试点项目,北京可能会有更多的试点应用项目,因此在这些项目中,北京可能会有更多的试点项目。“

目前,“监督沙箱”仍是一种成长机制。与项目前期的“盒子里”相比,后续项目如何顺利进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深圳监管沙箱项目偏向于方案a603的应用;

所谓“金融监管沙箱”,是指允许部分金融企业或科技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在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监督下,在相对封闭的安全环境中进行金融创新。无论创新效果如何,企业都不会对违规行为负责。

监管沙箱起源于英国。目前,监管沙箱在概念、运作模式、安全机制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2019年12月,央行支持北京金融技术创新监管试点,随后推出中国版金融技术监管SandBox;此次落地旨在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探索利用新兴技术带动金融创新,使金融提质增效,努力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在中国版“监管沙箱”加速的背后,如何顺利“出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

深圳近日公布的第一批试点项目是第三市公布的第四批“监管沙箱”项目。《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深圳市公布的4项创新申请中,有3项是金融服务,即100家银行征信普惠服务(申请主体为100家银行征信),基于tee解决方案的智能数字信用卡(应用主体为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和华为),基于智能风控企业融资服务的中小工业互联网;另一种应用类为技术产品,这是伟中银行与中国银行深圳分行联合应用的基于区块链的境外人员收入数字验证产品。

从应用技术角度看,深圳市首批公布的创新应用,除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终端安全芯片(SE)、可信执行环境(TEE)等其他信息技术手段外,全部采用大数据技术。

在中国版“监管沙箱”加速的背后,如何顺利“出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

《证券日报》记者还发现,征信机构首次出现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中。根据百航征信创新应用手册,主要有三个应用:一是通过与福田市政府审批系统对接,将信用数据应用于现场服务窗口办理的各类政务审批和支付业务,实现政务服务的快速处理;二是通过个人用户基本信息和政府审批结果,收集信用信息,丰富信用数据;三是在“征信+政务”的基础上,探索开发多种模式,如“征信+支付”、“信用+纳税”

车宁指出,入围的信贷机构确实是一个亮点。从深圳的宣传项目来看,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此外,上述四款产品中有两款与风险控制有关,这也是深圳首批试点应用项目的一大特色。“

监管沙箱机制有待完善;

中国“监管沙箱”进程不断加快。2019年12月5日,央行启动金融技术创新监管试点工作,金融技术监管沙箱迅速实施。2020年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营业管理部发布《关于申请金融技术创新监管试点应用的公告(2020年第一批)》,就纳入金融技术创新监管的6项申请征求社会意见试点;3月16日,北京金融技术创新监管试点第一批创新应用登记注册,正式向用户提供服务;6月2日,北京市第二批“监管沙箱”启动;试点项目名单公布;7月,成都、广州相继宣布获批开展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技术创新监管试点,试点城市扩大到9个城市;7月21日,上海市第一批金融科技监管沙箱应用名单发布;7月31日,深圳市首批监管沙箱试点应用名单公布。

尽管各城市的“监管沙箱”都在积极扩张和提速,但不可否认的是,监管沙箱仍然是一个成长的机制。与项目前期的“入箱”相比,后续项目如何顺利“出柜”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版“监管沙箱”加速的背后,如何顺利“出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3

据一位接近“监管SandBox”评价的人士透露,一位知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各城市都对项目放了箱子;有一套监控机制,主要中心化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风险进行监控,包括业务本身的风险敞口,以及系统自身技术和信息安全的风险;另一个是考虑业务成熟度,主要考虑市场对项目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以及是否可持续。但是,监管沙箱机制需要引入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方法,这些方法不仅抽象、原则,而且更具体、更实用,既能规范箱中项目的发展,又能为项目“走出去”设置前提条件盒子和项目。“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晓瑞认为,从“入盒”的标准入手,是有必要的。“从北京、上海等地的项目征集公告信息来看,需要监测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预期效果。从征集公告所附的申请表来看,申请人需要填写项目的预期效果和预期规模进行评估,前期监管就是通过这个预期效果进行选择;其次,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只有在详细规划控制后,项目才有风险措施、补偿机制和退出机制可以做到“开箱即用”,因此,该项目需要完善消费者保护机制。比如,在《金融技术创新应用申报表》中,要求申请人填写机构投诉和自律投诉渠道。

来源:《证券日报》

温馨提示:

文章标题:在中国版“监管沙箱”加速的背后,如何顺利“出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文章链接:https://www.btchangqing.cn/81773.html

更新时间:2020年08月11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在中国版“监管沙箱”加速的背后,如何顺利“出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4
区块链

论联盟链的落地与激励机制

2020-8-11 2:24:03

区块链

Nest上线火币3天4倍:预言机的未来,颠覆Chainlink的力量

2020-8-11 3:42:3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